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崩潰碩班第一週,我忙得像陀螺

 

人人都是時間管理大師!!

天啊,碩士班也太忙了吧!!

原本的期待是,除了收案跟上課,我可以安安穩穩的坐在辦公室裡面念書。

結果!!每天都在跟庶務賽跑

 

上午

1.       理論課

1.       大三臨床實習約個案

1.       被叫去支援

2.       服務學習助教

1.       收案

2.       統計課

下午

1.       評析課

2.       收案

1.       英文課。

2.       服務學習助教

1.       寫作課

2.       服務學習助教

 

服務學習的事前行政作業真的是超級多!!

而且系館超級髒!!

我根本職治系衛生股長

而且

沒想到我第一週就遲交作業,正確來說是完全忘記這件事而且還是自己老闆的,超級荒唐。

 

囉嗦完這一個禮拜發生的事後,紀錄一下這週學到什麼。

 

<理論課>

1.      Phenomenon concept 的不同:Phenomenon是具體的,形象化的事物。而concept是抽象的,是集合名詞。多個Phenomenon集合成concept;多個concept的關係組合成throey

2.      理論分成static theory以及Dynamic theory

 

<評析課>

前言的相關要點

1.     前言是主觀的描述,包含了「背景的敘述」與「目的的敘述」,背景需要文獻回顧,除非是系統性回顧,否則前言的文獻回顧一定不可能完整,故挑選什麼文獻支持自己的研究即為一種主觀。

「過去我認為前言是客觀的敘述,因為他人的研究是客觀的,並沒有想到挑選也是一種主觀,因此有進一步釐清此段落之架構」

2.     前言只需講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無關的問題

「過去很習慣只要文獻有提到的內容就會每個都記錄,而難以聚焦問題,這段紀錄提醒我要如何鎖定閱讀內容」

3.      同學Q:前言的部分,針對先前研究的不足,通常會提及反論嗎?

老師A:作者於「前言」對於昔日研究之彙整/評論有二種:1.很少研究/幾乎未知;2. 雖有研究(因各研究發現不一,或研究缺失等因素),故迄今仍無定論。

 

方法的相關要點

1.     方法是最客觀的段落,也是架構最明確的段落,但不易讀的原因是因為方法學需要大量相關的背景知識

結果的相關要點

1.      結果是客觀的段落

2.      結果需要注意個案的特質有沒有辦法概化,若樣本沒有代表性,則一定要保留結果的解釋。「過去我在結果很習慣只看工具的分數比較,且會直接忽略個案特質,過去的我認為不重要,但這部分提醒了我,臨床研究除了本身的研究以外,還要考慮可不可以更概化出去,也就是個案特質也是需要特別留意之處!

3.      結果的解讀必須開始注意標準差,開始留意樣本的異質性有多大

4.      結果必須與目的相呼應

5.      Q:有沒有相關的標準可以判斷「概化」一事呢?

老師A 關鍵指標有二:1.抽樣方法,上課提到臨床研究個案難以確認母體,也難以執行抽樣,所以概化的能力,皆因此欠缺代表性,至少打5折了。2.樣本數與樣本特質,樣本數若少於30(或50)基本上,至少打5折。若樣本數夠大,可先確認該研究之取樣與排除條件(這是最大可概化之範疇),再察看個案特質(通常比取樣與排除條件之範疇又更小),這也是最大可概化之範疇。

結論的相關要點

1.      結論是主觀的段落,原因:1.作者會選擇好的結果報告;2.結果太多難以呈現,所以作者必須挑選較重要的結果呈現。

2.      結論中除了敘述自己的研究結果以外,其於不論是否有相關文獻支持,皆須語帶保留,因為不論何種研究,臨床研究之結果通常代表性極差。

3.      同學Q:結論和討論的差別是?

老師A結論(conclusion)的內容主要有二:1. 彙整主要研究目的發現;2. 解釋其學術與臨床意義/價值(含概化),這常因研究限制,故語意保留。(沒有包含研究限制的敘述!!)

討論(discussion)內容主要有三:1. 彙整特定/個別研究發現;2. 解釋其可能原因或跟之前研究比較;3.小結並解釋其學術與臨床意義/價值(含概化),這常因研究限制,故語意保留。

 

<寫作課>

1.      前言需寫出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目的,而非只是概念的描述(不能只講what 還要說 how why

2.      結論不會寫出研究限制(結論要點有二1. 彙整主要研究目的發現;2. 解釋其學術與臨床意義/價值)

3.      樣本數與樣本代表性,是不同概念。

4.      小心,推論不要過快/跳躍

5.      Q:當在結論/前言下了一句肯定句後,需要引述文獻嗎?

A:如果立論/理由夠強烈就不用。

6.      一頁PPT只需闡述一至二種概念即可,且說明需與標題相呼應!

 

<統計課>

1.      系統抽樣(systematic sampling):又稱等距抽樣。作法上為有名冊,編號順序隨便排列,等數目差距的抽樣

2.      聚落抽樣(cluster sampling):符合經濟效益的做法,以小群體為抽樣單位,且可再配合其他抽樣方法

3.      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 sampling):抽樣比例需與母群一致。

4.      變項的分類與要使用何種統計方法有關,故統計方法分成了有母數分析(parametric statistics)以及無母數分析(nonparametric statistics)

母數分析用以分析ratio / interval的數據,因為會產生分布,所以需要考慮參數

無母數分析用以分析 nominal / ordinal 的數據,不涉及母群,故不需考慮參數。

參數:標準差、平均數等等描述母體聚集/離散程度的字眼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20200901 定期討論

 本周任務進度:

任務一:IRB

1.     AI IRB 行政審查回復


任務二:收案

1.     北護分院收案報告;預計開學後9/15之後開始收案;預估案量可收50

2.     中和社區復健中心:已經開始收案,已收10人;預計案量可收30

 

任務三:社會知覺相關討論

1.     閱讀問題:這些測驗要求受試者去辨認在社交情況中的人際互動特質,例如:親密度、狀態、情緒狀態與真實性,因此,社會知覺除了包含對個人產生的線索的感知之外,社會知覺還可以指人們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感知。

These tests may ask subjects to identify interpersonal features in the situation such as intimacy, status, mood state(應不指個人情緒辨識,而是關係的情緒辨識), and veracity(lynn討論).概念會包含更多 Hence, social perception can also refer to one’s perception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in addition to perception of cues that are generated by a single person.

 

首先:需確認概念是否了解:

作者欲表達的概念到底是:

到底是一個人去知覺與另一個人的關係

或是一個人去知覺其他人人群間的關係


如是後者,則需近一步去確定Relationship 裡面包含了什麼內容

 

1.     SP定義討論:

 如果欲沿用green的定義,需要將SP與EM/TOM分開嗎?

 概念不一定切的開,如同注意力測驗與記憶力測驗的關係



CAT終止條件注意事項

  CAT 終止條件設定:   共會有三種考量: 分別為: 1.       MRR :某個人的信度到達 N 後,即停止施測。 2.       LRI : 某個人 增加信度小於 N 3.       MRR or LRI   首先: CAT 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