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20200427~20200501工作紀錄


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上午
1.      AI for DD IRB
行政審查回復
1.      整理人際問題解決技巧施測用檔案
2.      整理二階認知收案題本與資料
3.      溝通技巧問卷認知訪談
1.      測試人際問題解決技巧10(子群)
1.      溝通技巧問卷認知訪談
2.      二階認知空間記憶討論輸出(與恭宏學長)
3.       
1.      準備定期討論內容

下午
1.      收案
4moca
1人二階認知
1.      測試人際問題解決技巧10(劭彤)
1.      收案
5moca
1人二階
1人人際問題解決技巧

2.帶活動
1.      閱讀SP相關文獻
2.      整理TASIT評估工具(SP)
1.      FIFE標準病人
2.      blog
晚上

1.      搜尋SP相關文獻(尋找相關評估工具)
2.      二階認知電腦化工程師開會





研究任務經歷相關:
討論一:收案概況:
1. 機構個案普遍功能都很差,尤其在MocA的定向感(6),與詞語記憶(5),分數完全拿不到。
2. 個案的注意力大概維持20~30分鐘+能力差,所以評估次數會拉長
3. 目前做的個案MocA 分數如下,但我們篩個案MoCA >16才可收,這樣個案幾乎無法收→先將拿收的收一收,不能收的就算了
◎各精神機構之差別:
目前去過的精神機構有,高雄榮總(實習3個月)、台大精神日間(收案6個月)、八里日間/慢性(收案6個月)以及精神護理之家。
一、     首先在個案特性/能力上面(平均)排序應為
台大精神日間 ≧ 高雄榮總 > 八里日間/慢性 > 精神護理之家
我想原因應該出在「環境刺激」、「認知水平」以及「社會/家庭支持」有關:
「環境刺激部分」
醫學中心,日間個案基本上跟健康人過著差不多的生活,除了須到院做活動以外,日常生活與健康人幾乎無異。
療養院體系,個案來開始有點半機構化,但療養院之各個分工可以看做是類社會,故完全的機構相比,個案的功能仍是維持的狀態,例如代工/工作坊/工作訓練等等,至少有半強迫性質的occupation或是社交需求;
護理之家,個案的環境刺激基本上為無,醒來吃飯,吃飯睡覺洗澡再等吃飯。
觀察下來MoCA收起來平均有23~28;療養院約18~25;機構約8~13
「社會/家庭支持部分」
醫學中心,基本上與家人或是手足同住,每天都回家,甚至有家人會來接送,部分時刻家人也會與OT溝通,個案之問題。整體來說與個案關係較緊密
療養院體系,與家人關係疏離/無,一周///年,只回家1次,家庭支持部分,但更多的應是同儕給予的社會支持,少數會說自己就屬於這裡(10%)
機構,我想與家人接觸頻率應該比療養院高,畢竟要來療養院付錢,但是更多的是個案認為自己被遺棄/沒有家(80%),生活的地方就是機構。
1:有時候個案在機構之間游移的時候,不確定到底是個案能力的問題/家庭問題/健保問題,但三者會與認知功能皆會相互影響,畢竟當環境刺激少時,個案就會退化得更快速
2:其實各單位也會挑選個案,例如醫學中心,會將不太有復健淺能的轉介給療養院;而機構也不喜歡收功能太好的個案,因為個案功能好,就難以照顧
3:醫學中心的個案種類其實相較機構單純,機構的個案有較多的精神疾病共病,以及內外科問題同時在身上。例如:某A,同時有ADHDASDschizophreniaPD、敗血性腸炎等等
二、     OT帶活動的特性上
強制性:高雄榮總 > 台大精神日間八里日間/慢性 > 精神護理之家
豐富度:高雄榮總 = 台大精神日間 ≧ 八里日間/慢性 > 精神護理之家
「強制性」
在榮總實習時,帶活動是有強制力的,若個案願意來上OT課,就必須參與,鮮少人游移在外;
在台大精神時,日間病房的活動,會有部分的個案游移,並不要求大家都參加,但我猜可能是空間問題,就算個案不願意參加,也不會排除在空間外。
在療養院時,游移的人更多,且游移的人會對活動造成某種程度上的干擾,例如大肆聊天,我猜想,可能是機構化的緣故吧。個案覺得帶活動是放風時間,且活動對個案本身當下的生活沒有什麼影響力
而在機構時,基本上是有能力的人才參加,游移在外的人,不是自己想游移在外,是基本生理狀況導致無法參與。
「豐富性」(或是OT對活動的要求)
醫學中心的活動,明顯具有較高的挑戰性,更多生活化的議題,如捷運/出遊;且種類較多
療養院的活動,比較著重在生活基本能力,例如如何整理儀容,健康飲食,保健知識,等等
機構的活動,只是讓個案有事做
註:但我認為並不是醫學中心的活動就一定比機構好,活動的特性與個案之能力有關連,個案能力高,活動難度自然會高。
三、醫療機構對於病人的期待
醫學中心:對個案有較多的促進,希望個案功能能夠提升,能夠代工,能夠手功能提升
療養院:對個案的要求主要在於維持正常作息與生活,代工/工作訓練的人選並非個案能力適合代工,可能只是個性適合,畢竟還牽涉到薪資的問題
機構:對個案的要求就是,活著,不要鬧事。
註:機構護理師:政府期待精障者與家人的期待精障者並不同,有時家人將個案送往醫院是希望有人能看著個案,但醫院其實是想要訓練或是個案能夠出院;故家屬發現期待不一致時,就會選擇其他機構,找一個可以好好看著個案的機構。
姓名
診斷
MocA
二階(1)
二階(2)
二階(3)
人際(1)
人際(2)
OO
schizophrenia






OO
schizophrenia






OO
schizophrenia






OO
schizophrenia
18



V

OO
schizophrenia
15





OO
schizophrenia
沒做完





OO
schizophrenia
9





OO
schizophrenia,Depress mood
沒做完





OO
schizophrenia






OO
schizophrenia
沒做完





OO
schizophrenia






OO
schizophrenia






OO
schizophrenia
13





OO
schizophrenia
17





OO
schizophrenia






OO
schizophrenia
21
V(結果去住院了)




OO
schizoaffective
19



V


討論二:人際問題解決技巧
老師回饋:首先這與研究設計的能力相關,可以看到工具是如何發展以及如何測試,而測試又分幾種方式(專家以及臨床)
而目前的階段應是要1.測試可行性(時間、適用對象)2.測試理解程度(理解的跟我們一致嗎?)
對我們來說,我們在看的是內容效度 / 對個案來說,是他們的表面效度
所以此階段的重點應該是「測試」,「測試」個案理不理解測驗內容 其一是是否可以理解字面;其二是是否可以理解題目
而當個案回答超出假設的範疇,需要要進一步確認是「工具問句之問題」抑或是「個案認知之問題」
如是「工具問句之問題」,則須測試如何修正較佳
如是「個案認知之問題」,則需判斷到底什麼族群適合(cut-off如何設定?),或是是刺激資訊量太大?
此階段應著重於測試,而非分析,故下面的問題並非此階段需處理之問題

界定問題:
1.      個案難以精準回答
例如:強迫領薪水:同事要我請客,但我不想(迂迴的說)職場上的淺規則,不對等所導致的(更迂迴)
  不滿忘記吃藥:不能自己管好自己明明自己要完成的事,為什麼還要爸爸提醒
      無法配合規劃:老闆說的工資前後不一致:被騙、被壓榨溝通不良
      競爭(競爭班表時段)我覺得權益受損,但鬥不過同事/同事不尊重我
    受試者回答可以分成三種,一種是有符合我們說的概念的迂迴的回答一種是不符合我們說的概念但有道理的回答的面向不一樣
-    1. 當個案回答迂迴時,應該如何處理,設計引導方式嗎?或是設計選擇題?(需收集更多回答)
-    2. 當個案回答不符合概念但說的有理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應該多蒐集個案回答後歸類 / 換成選擇題?
-    3. 個案回答的面向不一樣,問的是「之間」發生了什麼問題;但會說成「自己的問題」(但也有可能是題目特性的問題)
-    4. 以上的回答,難以當下直接判斷該不該給過,因為測驗有階層性
產生策略:
1.      因為要當下判斷「策略的有效性」以及「策略品質」,才能讓受試者進入下一階段。
問題一:判斷時間很短,難以遵守原先之施測規則
問題二:「有效性」,面質、逃避算不算。或是說應該定義為「可讓該情境度過即可」而非「處理問題」--因有些問題我們也不能處理
2.      有些受試者,在想策略時,已經心中把壞的策略刪除;但導致回答不出兩個策略
執行策略:

1.      個案會出現一個剛剛沒有討論過的策略來執行,有點自說自話的感覺。(需要限定嗎/因為此項僅是要看表現)
2.      肢體表達無法評估,因為坐著看電腦,也鮮少有手勢
例:目前有:禮儀、語句結構、眼神接觸、肢體表達、面部表情以及音量
一般性問題:
個案工作記憶差反應在幾件事情上
1.      只看到部分線索,就開始講,回復不能切中要點 / 陷入自己的小世界
-可能可以辨認問題,但是無法依據「我問的問題」回應,例如同事凹請客,我:你要怎麼解決這個人際問題。對對,人之間相處有很多問題(說教)
-看到黑影就開槍的,我之前同事阿XXXXX
1.      作答時間太慢
但不確定是不是功能太差的問題

研究能力養成相關:
老師回饋:問問題的時候要Top-down,才會一語中的
可以從以下角度觀察:1.是不是講了太多遇到的困難,或是講了太多故事,最後才指出問題,但多個問題/問題多元時通常代表核心議題不明確,可以透過寫/說的時候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是不是講太多/寫太多才能讓別人了解,如是,就代表核心問題並不明確

由下可知,我的主要議題應該是「社會知覺的定義駁雜,要怎麼架構」
其下在分成「社會知覺的定義」、「各工具測量的定義不一致」、「工具宣稱之社會知覺不一定有測到」
而在「社會知覺的定義」上,需要體認到定義從來就不會統一,需整合並找自己覺得看得最順眼的即可,但是使用上要有依據,特別是要批判他人的時候

社會知覺的概念,我將其分為
1.注意/識別/解碼/解釋
1.      識別行為(identification of behavior);表情、動作、口語(非口語、副口語以及口語) /但會牽扯到情緒表情辨識,似乎不純
2.      推論是什麼造成該行為(followed by inferences about what caused the behavior)
3.      識別社交腳色;與腳色之間的人際特色(或是叫關係知覺);親密感(intimacy)、狀態(status)、情緒狀態(mood state)以及真實性(veracity);人際關係的廣度
4.      識別社會規則
5.      識別社交情境:社交關係的種類以及在對話者之間淺在的衝突目標
2.處理/推論
1.      該行為的目的
2.      選擇社會情境
而在工具上的問題為,各工具之間測量概念不一
例如:江老師分成:社會規則社會情境社會腳色TASIT:臉部表情辨識;簡單ToM:複雜ToMPONS:測表情

文獻閱讀部分:
The Awareness of Social Inference Test (TASIT)

社會知覺:「注意以及解讀」某範圍內社交現象的能力,其中包含:口語訊息、副語言訊息(例如:音調)、非口語訊息(例如:面部表情、視線以及姿勢)以及情境資訊,例如:社交關係的種類以及在對話者之間淺在的衝突目標

TASIT共分成三大部分

Part1. 情緒評估(Emotion Evaluation)
進行方式:請受試者觀看28支只有單獨一人的vignette(小影片/插圖)
測驗內容:要求受試者辨別演員的情緒:開心、驚訝、生氣、悲傷、恐懼、厭惡以及平靜,影片中的人不會有語言表達/或是使用模稜兩可的對話
Part2. 社會推論(Social Inference)
進行方式:請受試者觀看15支有兩人對話的vignette
測驗內容(簡易):要求受試者判斷影片中演員對話內容所包含的意義;劇本中演員的表達可能是真誠或諷刺,當演員表現出諷刺時,其表達方式並不直接,並請受試者根據說話者的風範(表情、音調以及手勢)回答說話者的想法、感覺(例如:尷尬或是惱怒)、意圖以及意義
真誠題(5):一個女人正在稱讚做了所有工作的同事(a woman complimenting a coworker on all the hard work he has done.)
諷刺題(5):一個女人誇獎他的同事工作做得很少(the woman is clearly angry with her co-worker and while on the surface she is complimenting him)
矛盾題(5):無舉例,但說明為文字與表達內容矛盾(諷刺的進階版)
Part3. 社會推論(Social Inference)
進行方式:請受試者觀看16支有豐富訊息的vignette
測驗內容(複雜):要求受試者判斷影片中演員對話內容所包含的意義;劇本中演員的表達更為複雜(不僅只是真誠或諷刺),並於影片中加上了上下文,一樣請受試者推論說話者想法、感覺、意圖以及意義

題目:兩個同事正在向彼此說周末的聚會很可怕,但卻在聚會上表現出熱忱。two co-workers confide to each other that a party at the weekend was truly dreadful. This was followed by a scene with the host of the party in which they claim the party was a great success.

工作記憶討論計分部分,我覺得這滿值得紀錄的XD,特別的計分問題(重複處罰)

上圖之 「個數大於錯誤第一欄(A)」與「個數小於錯誤之第一欄(B)」兩者推論時需分開討論
狀況A:需個案記憶處皆有記憶,順序也正確,但卻多一個,無法釐清是記憶廣度之問題/操弄之問題
狀況B:需個案記憶處皆有記憶,順序也正確,但卻少一個,可能是記憶廣度的問題
故兩種情形,無法直觀用以判斷個案能力之好壞。

另,目前,當個案作答個數大於原題個數,有重複扣分之虞

CAT終止條件注意事項

  CAT 終止條件設定:   共會有三種考量: 分別為: 1.       MRR :某個人的信度到達 N 後,即停止施測。 2.       LRI : 某個人 增加信度小於 N 3.       MRR or LRI   首先: CAT 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