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2019/09/27 思覺失調人際問題解決技巧會議記錄

2019/09/27 思覺失調人際問題解決技巧會議記錄


討論一:目前劇本設計中,有需要預錄個案聲音已讓劇情推進的設計,但擔心個案在看「預錄」的影片時,會不會有ToM的問題導致帶入情境困難。

目前決議:可以使用中性的聲音/電腦音 + 多一點練習與控制題(你知道你代表的腳色是誰嗎?)-來克服此問題。
詳細討論內容:

作法一:製作男女聲音版
-優點:可以將代入腳色的問題從性別中移除(但針對代入腳色的議題,仍有程度上的問題)
-缺點:成本過高,且在實際分析上會是完全不同的題目

作法二:使用中性的聲音/電腦音
-優點:使用電腦音,可以快速更改台詞
-缺點:無法完全避免代入問題

作法三:做個簡單的控制測驗(你知道你現在代表的腳色是誰嗎?),若個案答對,即宣稱他有代入角色的能力。
-優點:比起預錄等,此做法較便宜可行
-缺點:效果未知(臨床老師抱持不同看法)

未來需要確定適用的對象後,再行調整。以目前決議為暫行方向



討論二:界定問題向度:評分2、1、0。1分需要再看一次影片嗎?

2:描述主要問題且完整
1:描述主要問題且不完整
0:無法描述主要問題,且不論完不完整

結論:1分不需要在看一次影片,因1分代表個案瞭解情境主要問題為何,後續可口頭提示個案其他資訊
但0分可再看一次影片之原因為,希望可以回答主要問題,但若其看第二次影片後可回答主要問題,則紀錄0.5分


討論三:產生策略向度:需保留什麼是「好」策略的說明嗎?




討論四:產生策略向度:再評估策略數量的同時,需不需要評估品質。

目前設計以有效為主。
*有效性之判斷:治療師主觀認定,我們需要提供原則。

而品質部分目前不會影響到產生策略的施測流程。
但「品質」是否可以移到預想後果坐進一步的評分呢?---待設計。
目標是:個案「能」預想後果且有「好」的策略。



討論五:延伸問題。

如果個案想反悔怎麼辦(如何設計流程與給分)?---待設計


討論六:確認IRB是否可以錄音錄影。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2019/9/18與2019/09/25 定期討論

討論一:二階認知

1.已開始進行收案,目前人數共4人
2.若個案施測時間不足或是意願不高,以Episodic及Chunk的測驗為主。
3.CAT-FER快則三週,慢則兩月
4.錄音新素材

討論二:思覺失調症的人際問題解決技巧

1.施測流程重新討論(重新繪製)
--控制題
--代換問題
--計分問題
2.題庫之前後專家表單已回覆6位,下次討論可以討論後半題庫。
3.前半劇本已修改完成。
4.各向度評分內容:要評估performance or base
5.9/24(二)下午精神部訪談


附註:中風個案較難約,收案進度緩慢。

目前時間:



上午
辦公室
收案
收案
二階認知開會
思覺失調開會
定期討論
辦公室
收案
收案
下午
收案
辦公室
辦公室
收案
辦公室
辦公室
收案
辦公室
收案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2019/9/11 任務進展(9/12請假回家吃月餅XD)

任務一:SDM逐字稿與校對
--已完成:P27之校對
--後續進度:P28之校對,P29之逐字稿

任務二:二階認知-空間記憶測驗之電腦化繪製
--已完成。
--後續進度:與工程師聯絡當中

任務三:思覺失調症的人際問題解決技巧
--已完成:100題人際問題情境概述已全部完成。
--後續進度:1.完成剩餘19題詳細情境
                       2.製作第二階段第二份內容效度表單(後50題)
                       3.預計下周三前可以收回7份內容效度表單(前50題)
                       4.查詢 idea density 評估方式

文獻閱讀:Schizophrenia, Narrative, and Neurocognition: The Utility of Life-Stories
in Understanding Social Problem-Solving Skills

Q1:在檢驗的時候,會先跑相關,再跑回歸,這是一個有次序的過程嗎?
A1:是

Q2:不清楚SEM中hypothesized system代表的是什麼?
以下為描述Finally, to further examine our hypothesized system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idea density,
social problem-solving, and neurocognitive functioning, we then teste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2:研究通常會有自己的假設,SEM將,這些假設全部放在一起看,所以是system

Q3:在看有關回歸的文獻內容時,通常都是用interpretation,但此文獻中卻是用associations,我可以把他當做解釋力翻譯嗎?
A3:通常會看到 相關、預測、影響等字眼,三者有程度上的差異,作者使用「關聯」是比較保守的說法,文獻通常也會這樣寫。

Q4:at trend level
A4:作者在沒有顯著的情況下,想要把結果當做顯著解釋。

Q5:在result處,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跟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兩者的結果幾乎相同,為何還要做兩個不同的檢驗?
 A5: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是多對一且有方向性的檢驗,另文章中有檢驗了correlattion(沒有方向性的),作者欲將沒有方向性與有方向性的解釋,合併在一起,故多跑了這項。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流水帳,記錄思覺失調的人際問題解決技巧終於做到效度了!

一年了,紀錄一下這個評估工具從無到現在的過程,還有自己在途中遇到的困難。

2018年8月:考完國考來上班
「不知道如何形成問題」
        當時接到老師的指示:「先閱讀,不懂,再向我提出問題,統計部分可以先跳過。」
所以開始讀了。但是當時的情況,其實沒有能力從文字中找出背後的意涵,所以看過之後覺得自己懂得七七八八,但也僅只看過,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
        那時有一個很冏的狀況,我還不清楚研究室的討論風格。老師跟我約了個時間與他討論,原先我還以為老師會主動向我提問我閱讀的內容來確定我懂不懂,結果老師劈頭就說:「有什麼議題要討論?」我整個嚇爛XD,因為我根本沒有準備要討論什麼!然後只能硬著頭皮講了一些過程。結果,老師又說:「講重點」。天曉得重點是什麼,總之第一次討論在驚魂中結束了,從此對「與老師的討論」這件事留下了陰影XD。
       但現在有比較知道要怎麼形成問題了,通常做就對了,卡關的地方就是問題;或是準備兩個考慮過的方案,然後讓老師抉擇。

「搜尋/彙整文獻的困難」
       第二步是回顧計劃書裡面的評估工具,從怡靜學姊那時得到的指令是,可以從有用到這些工具的文獻中去整理他們如何評估以及題目細項。
       搜尋/彙整文獻的困難,在士捷學長的搜尋課之後,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
 
「如何寫下別人看的懂的東西」、「英文閱讀能力不足」
      回顧了這些工具之後,打成了Word檔,那時遇到的困難有好多。
      第一:搜尋文獻花費時間很長,覺得自己CP值很低,找了一整個下午,連個毛都沒生出來。
      第二:不知道怎麼從文章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第三:記錄下來的東西幾乎是英文直譯,邏輯不通順且沒有精簡過。而且會想要盡可能把看到的內容都記錄下來,不論內容是否有用,也沒有在寫下內容的同時預想閱讀者的立場。
       大部分的問題,到現在都好很多了 (自己說XD),但是讀內容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什麼東西都想看。


2018年9~10月回顧完背景內容後,開始發展題目跟評估流程
「邏輯推理能力很差」
        設計評估流程,是我自己覺得這個計畫最燒腦的部分,起初評估流程從一頁暴增到現在總共有五頁,途中不知道死了多少腦細胞。這個階段的困難應該是我沒有辦法想像步驟如何接著步驟,或是考慮不周全,所以總是想不出好的設計方法。或是在某一個階段,突然覺得A方法不行,但B方法也不行,然後就崩潰,到底我要怎麼測下去。但是後來發現,沒有什麼方法是完美的方法,只要後果是我們可以接受的就可以了。
        但這個階段被學姊稱讚很細心,有點爽XD。但為什麼細心呢?因為我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所以只好全部的方法都寫出來XD。

「有架構/分類的執行任務」
        確定評估流程後,開始試想人際問題情境,老師那時一直提醒我要有個分類架構,但我那時候真的找不到什麼好的架構可以協助。這件事一直到當兵回來才完成,一開始的分類架構真的很爛啊,用個案遇到的對象做為分類XD,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有夠蠢的。但是現在覺得寧可多花點時間,確認與思考,也不要貿然直接下手,會浪費很多時間。

2018年11月當兵去。
「拜託,我的人生到處都是人際問題」
       然後情境的架構設計到一半還沒確認一個好結構,就被國家徵招去拉。
       不過當時設計情境的內容主要是因為也對於架構沒有一個結論,所以暫時用無限發想後歸納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天曉得我那時候怎麼在沒有架構的情況下,生出200題人際問題情境的。我只記得我拿著小筆記本,愈到當兵的同梯就問:「你有沒有什麼跟別人吵架的經驗?」可能當下太無聊了吧,大家滿樂意回答我的問題的,也聽了很多荒謬的故事XD。然後OT的訓練讓我可以比較容易知道對方心裡的歷程,也因為這樣跟很多人便成了好朋友說。
        不過當時,每天只要有人在講話,我就會想說:「挖,這算不算人際問題。」差點以為我得了OCD。

2019年3月
「分類架構打掉重來」
        題目200題生出來後,開始刪刪減減,然後,透過歸納法彙整了以下這些情況:
l   責怪36l   勉強/請求12l   強迫6l   嘲諷6
l   拒絕溝通5l   嚴肅5l   敷衍/冷漠/無所謂5
l   質疑/誤會4l   無理要求/勒索4l   擔憂4l   不耐煩4
l   挑釁2l   過度熱情2l   吃醋2l   反應過度l 1開玩笑1
雖然不是很細緻,但是至少看起來跟人際問題有點相關。
但是向度之間彼此沒有辦法完全獨立,所以仍然持續找更好的架構。

2019年4月
「其他領域的人際衝突分類」
        在架構不清楚之前,得到的結果也會是不純的,就像是譽騫常常攻擊我:「garbage in garbage out。」但也好在他陪我一起找文獻,最後終於找到一些商業的文獻,在專門討論人際衝突。
        但是為了符合新的架構,所以題目要砍砍砍,從原本的100題,砍到剩下30幾題。歐天啊,我的心好痛。但是更崩潰的來了,每個新的架構要有10題啊!!!!!!!!崩潰!!!!!!!!又要開始無限想題目了。
        還好那個時候主要任務是要去二階認知收案,不然我一定直接住進去急性病房。

2019年6月
「我完成了新的100題」
        如果有人還要我想題目,我一定會回家詛咒他!

2019年8月
「終於送出去做專家效度了」
         完成100題後,也每題都審核過後,終於送出去了。
         真的港動,太港動了,港動到都語無倫次了。
 

總結一下:
這一年,默默被訓練的,
比起一年前的自己穩定了很多,
想事情也仔細了很多。
看文獻的速度也變快了
也逐漸跟的上大家討論的節奏
表達能力有進步
寫的能力也有進步(上面這篇不算XD,我打到語無倫次)
整個人結構了許多(這是好事嗎?)
但雖然自己覺得有進步,但其實還差的遠呢!
真期待這個評估工具的實體XD



        


CAT終止條件注意事項

  CAT 終止條件設定:   共會有三種考量: 分別為: 1.       MRR :某個人的信度到達 N 後,即停止施測。 2.       LRI : 某個人 增加信度小於 N 3.       MRR or LRI   首先: CAT 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