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寫作的重要性
其實我在助理的時候非常的疑惑,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字斟句酌每個用字每個表格,特別是跟老師討論任務進展的時候,常常心裡都會OS「這不是重點吧!拜託快點忽略那些用字,聽任務內容阿!」,我想應該也很多人有跟我一樣的疑惑吧!這些字真的這麼重要嗎?內容應該才是重點吧?
直到開始有問題要去詢問老師/學長姊,發現口語「問問題」太困難,困難點有二:一、簡單的事情容易被說得很複雜;二、複雜的事情會被說得更複雜。而事情會變得複雜的原因是,口語其實很難聚焦問題,從那之後才開始慢慢練習要把問題用文字敘述,可以讓問題變得更精煉,也可以讓自己與對方更具焦問題。
再次察覺寫作的重要性,是碩一寫作課的時候(我那個時候還沒有認真覺得寫作重要,只是覺得那是變向的進度報告),但是在被老師電PPT的過程中,卻發現,其實重要的不只是寫作的成品,還有文字背後的知識,沒有那些知識一問就倒。
好吧!可能寫作滿重要的!直到這個週六鼓起勇氣問了老師,老師從哪時候才發現寫作的重要的?綜合過去2年的經驗,才對於寫作的重要性有一點體認。另一個原因是我發現不僅僅是我們研究室這麼在意寫作,還有認識的其他領域的同學、老師也在最近提到了寫作的重要性,所以才有此一問(提升自己普同感的部分哈哈)。
寫作的重要性
一:「寫作是交流的基礎」
學術/研究的概念/問題,多又雜,可能一個考量背後藏著無數原因,用口語根本無法清楚表達,且還會牽扯到對方的注意力與自己的表達能力,所以寫下來問題,不僅可以幫自己釐清「自己真的要問這個問題嗎?」、「這個問題還有沒有什麼部分自己沒有考量過的/自己可以先解決的?」、「對這個問題我背後懂得多少?」也可以讓對方聚焦「問題的核心」而非
二:「寫作可以協助自己釐清概念,並保持立場的一致性」
特別是在PPT的標題,自己想表達的、寫出來的、說出來的、內容涵蓋的四者一致嗎?如不一致,是哪邊出現不一致,這都需要寫下來之後,才有辦法微調。
三:「寫作可以保持邏輯的連貫」
特別是在連結研究目的時。研究方法有辦法對應研究目的嗎?研究前言的rational夠有邏輯連接到目的嗎?一致嗎?前言所述跟方法有辦法對上嗎(跳過目的)?
四:「閱讀與寫作是一體兩面的,都是知識的養成」
要寫東西,腦袋中必須有點東西,所以會去看別人寫的東西。在寫的過程會發現敘述完整嗎?讀者看得懂嗎?因此會去補其他更多知識,其他人也都是這樣說嗎?其他人還考慮了什麼?自己知道嗎?有考慮過嗎?寫出來的東西全面嗎?邏輯推演通順嗎?
五:「寫作可使表達精確,使交流更有效率」
例如:中風患者約80%會受動作功能缺損所苦,其中約有5%可完全恢復。問:80%的時間點為何?病發嗎?還是復原期還是平原期?恢復程度?短短一句話,可能要有很多面向要揭露,才能讓讀者夠「一目瞭然」
六:「寫作是成果展現」
這裡並不是說什麼論文發表之類的,而是寫下來自己做過的事,之後要證明自己有做過這些事,也比較容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