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進度
一、二階認知思覺失調收案
1. 目前進度
1.
收案初測26人,差4人完成30人的初測
2.
收案再測15人,尚缺15人
2. 問題
1.
一人出院,無法進行再測
二、思覺失調人際問題解決技巧
討論一:人際問題情境「設定解決問題」的分類
分類上遇到的困難:
Q1:在情境中,設定目標時應該要「特定」OR「概括」?
A:以概括為主,再特定。
Q2:按照目前的新分類,要拿捏題數的比例嗎?
A:一個分類大約需要10題
補充:
1. 發想與歸類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定會來往數次。所以兩邊都需要同時進行。之後討論時可以再確認:
1-1.是不是有方向漏掉
1-2.或是有什麼方向可以補充說明的
2. 用詞要明確,且概念不可以重複。
3. 在子分類處用詞以中性的為主。(我會在考量一下要以方向性或是中性
的用字)
4. 分類三「讓對方的行為改變」-實際上可能不適合(溝通難以改變對方行為),部分分類概念需要再釐清。
解決目標大分類
|
解決目標子分類
|
澄清狀況(層次一)
|
了解對方生氣的原因
|
化解誤會/解釋情況
|
|
提問澄清疑慮
|
|
表達自己的狀態(層次二)
|
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不滿
|
讓對方行為改變(層次三)
|
向對方表達自己的失落(感受)
|
向對方表達自己的難處
|
|
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立場
|
|
說服對方應該/不應該要做某件事
|
|
說服對方讓自己做某件事
|
|
阻止對方目前的行為
|
|
讓對方的情緒狀態改變(層次三)
|
拒絕/婉拒對方
|
安撫對方的擔憂/讓對方放心自己的行為
|
|
關懷對方
|
|
平息對方的生氣的情緒
|
|
讓對方開心起來
|
|
回應對方的弦外之音
|
回應對方的質問
|
回應對方難聽的玩笑話
|
討論二:社會行為評分
Q:我不知道實際上這些整理的資訊應該如何化為實際的評分
A:可以依照上述的架構,針對某特定分類,找出該分類必須有的特定的社會行為。再依此評分。
EX:在「釐清問題」,的社會行為中,「表達是否明確」就很重要!
可以依此方向進行。
社會行為整理
|
良好的社會行為
|
視情況而定的社會行為
|
不良的社會行為
|
口語表達上
|
給出具體的承諾(+)
提供選項給對方選擇(+)
充分/理性解釋自己的理由(+)
表達自己感受/立場/難處(+)
自嘲/用玩笑圓場(+)
|
轉移話題/注意力(△)
面質(△)
批評(△)
反駁對方(△)
|
外在歸因(-)
質問對方(-)
話術過於直接(-)
言語攻擊對方(-)
內容過於單薄(-)
|
態度上
|
語氣柔軟/委婉/誠懇/平靜(+)
關懷對方(+)
立即回應衝突問題(+)
接受對方的批評/質疑(+)
提供補償方案(+)
重申/堅定自己立場(+)
|
逃避衝突(△)
忽略衝突問題(△)
|
語氣敷衍/消極/輕浮
情緒性的回應(-)
|
理解上
|
|
|
不懂社交暗示(-)
|
討論三:在評分項目上,如果評分比較多,真的就比較詳細嗎?(針對sending)
A:需考慮兩點「廣度」、「精準度」,
廣度即是評分的項目夠不夠全面
精準度是指同一個概念,是否可以在往下切割成兩個不同的概念。
如果都具備,理論上來說就會比較敏感。
三、文獻彙整訓練:
閱讀文獻:
Errorless
learning and social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in schizophrenia: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mpensatory effects of training
1. 看不懂作者想要檢驗的假設內容。
針對1.作者預測 compensation would be supported by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raining over and above memory
針對2.
作者預測compensation would be supported by an
overall effect of training group in the absence of a training group memory interaction
A:可以從discussion下手,確認作者是如何解釋的,以推論作者的假設。
2. A可以解釋B的變異量是什麼意思?
W能力,可能受A、B、C、D影響。就是A可以解釋百分之多少的W能力
此數值有絕對/相對的比較。
「絕對」:就100%而言,10%算小,但不太能忽略
「相對」:如果B、C、D的解釋量都與A差不多,則A的解釋能力相對大。
3. 在檢驗EL代償的效果時,文獻中出現了Block一詞
Block指分組,但其分組並非用人作為分組,而是使用相關的「變項」作為區分。
但實際內容仍不是很清楚,需要再看後文釐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