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
週二
|
週三
|
週四
|
週五
|
|
上午
|
1. 整理空間記憶電腦化相關問題
2. 剪輯人際問題解決技巧2部
|
1. 處理AI-IRB變更事宜-已再送出
|
1. 試做江老師SP測驗
|
1. 二階認知開會
2. 剪輯人際問題解決技巧影片4部
|
1. 定期討論
2. 整理本週工作進度
|
下午
|
1. 禾軒出差,確認收案相關事宜
|
1. 剪輯人際問題解決技巧影片6部
2. FIFE開會
|
1. 整理SP測驗「規則向度」
|
1. AI for DD 施測練習
2. 剪輯人際問題解決技巧影片6部(已完成)
|
|
晚上
|
1. 閱讀Social perception of others
shapes one's own multisensory peripersonal space(2018)約1小時
|
1. 閱讀Social perception of others
shapes one's own multisensory peripersonal space(2018) 約1小時
|
1. 搜尋SP定義相關文獻
|
研究任務經歷相關:
1. 收案規劃:
1.
已聯絡張主任,但張主任說他考量看看再回復
2. 人際問題解決技巧:
1.
目前完成,強迫3題、不滿向度10題、遭殃2題、無法配合規劃2題、不遵守規定2題、爭論2題、忽略2題、競爭2題、質疑2題、誤會2題
3. 二階認知:
1.
工程師預計本周日會完成「練習題」與「分數輸出」
4. 社會知覺:
1.
與江老師約今日下午討論
1.
主要詢問議題有:「劇本設計之原則」、「規則、情境、腳色之定義架構」、「題目設計的架構與原則」、「選項的設計原則」
2. 會議記錄
2. 會議記錄
「劇本設計之原則」
1. 由既有題目以及學生所共同想出;但排除掉較SCRT較低資訊量的題目
「規則、情境、腳色之定義架構」
1. 從2008年NIMH那篇找
「題目設計的架構與原則」、
1. 原先每題皆有「規則、情境、腳色」,但題目太多,故減少部分題目,另靜和收案時反應不佳,也刪除了部分答對率過高的題目
2. 設計原則為,必須看完影片才有辦法答出題目
「選項的設計原則」
1. 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明顯正確,一個明顯錯誤,另外兩個可以與正確答案混淆的
註:個案的選答代表了個案的想法/能力;可能ABCD四個選項皆指向不同背景想法;但也可以設計為有想法與沒想法。
或許也可以設計是非題。
「其他」:
1. 目前在八里做了67個個案,結果看起來不錯,須詢問老師對於刪減/增加題目的意願
研究能力養成相關:
文獻:Social perception of others shapes one's own multisensory peripersonal space(2018)
Peri-Personal Space(PPS):指人的身體神經象徵(neural representation)不僅只有身體部分,還包含周圍環境帶來的感官刺激。PPS具有可塑性(plasticity),其最終目標是調節個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如果將PPS視為「人與環境」互動時的介面,則可以假設「social perception」是一種可以快速形成他人印象的能力,並且將社交環境與自身聯繫起來。
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其他人,social perception快速的形成腦中對這個人的印象,並作用在PPS上,後再引導自身對他人的行為(行動是社會知覺的最終功能)
但此文獻與我的目標不符,故沒有繼續看下去XD
文獻:The Four Elementary Forms of Sociality: Framework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Social Relations (1992),出題時可以使用其架構
Social perception定義整理
文獻:Social perception in schizophrenia: the role of context(2002)
1.
社會知覺表現的缺損,通常會評估「facial affect recognition」以及「contrived interpersonal scenes」但忽略掉了情境資訊本身的刺激,因為情境刺激會影響到知覺本身。例如:在與親人說再見時哭,會被視為悲傷,而當親人回來時哭,會被被視為幸福。
2.
社會知覺包含了「識別行為(identification of behavior)」以及「推論是什麼造成該行為(followed by inferences about what caused the behavior)」
3.
社會知覺受到下列影響1.對刺激本身的理解的影響,2.刺激發生的環境的影響。
文獻:Social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 An NIMH Workshop on Definitions,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2008)
1.
社會知覺,評估了個案識別社交腳色、社會規則以及社交情境的能力;在社會知覺任務中,個人必須處理非口語(nonverbal)、副口語(paraverbal)以及口語提示以作出關於「複雜或含糊不明社交情境」的推論。
2.
個人被要求去識別在各種情況中的人際特色(interpersonal features),包含親密感(intimacy)、狀態(status)、情緒狀態(mood state)以及真實性(veracity)
3.
社會知覺也包含了關係知覺(relationship perception),指知覺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本質
4.
社會知覺與情感知覺,似乎是一種特徵,因為在思覺失調症的家屬中也觀察到此狀況。
文獻:Nonverbal social perception and symptomatology in schizophrenia(2002)
1.
社會知覺包含對他人提示的解碼(decoding)與解釋(interpretation)
2.
過去關於非口語的社會知覺研究關注在「面部表達情緒」的解釋
3.
關於非口語提示,可以參考Rosenthal等人在1979年發表的The Profile of non-verbal sensitivity test (PONS)
文獻:Social perception and early visual processing in schizophrenia(2002) *如果要寫到與視覺有關,應該仔細看這篇
文獻:Social perception as a mediator of the influence of early visual
processing on functional status in schizophrenia.(2006)
1.
社會功能包含了個人對於社交提示的覺察,包含:臉部情緒表達、姿勢、情境(situational
context)以及聲調;但在測量上分成了兩種方式:其一是測量情緒知覺:要求受試者識別(label)/選擇社交提示傳達的情感。其二是測量社會知覺,社會知覺的內容包含了類似的社會提示,但與測量情緒知覺所希望獲得的期待有所不同(總之差別是,測量社會知覺還包含了人際關係的廣度);在社交情境中任務,個人基於社交提示的分類/定義/選擇社會情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