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20190225思覺失調症的人際問題解決技巧第四次會議紀錄

思覺失調症的人際問題解決技巧第四次會議紀錄
日期:2019/2/25
出席:謝老師、怡靜學姊、謝昀哲
紀錄:謝昀哲


討論一:個案在界定問題即答不出來時,個案需要提示嗎?
學姊:如果這一題答不出來,會出現一個問題,我們無法確定個案答不出來是真的能力有問題,或是單純因為情境的問題。
學姊、老師:或許可以在界定問題答不出來時,給標準答案。

而在題目流程設計部分可以更改為題目向度部分獨立部分連續:

界定問題
產生策略
預想後果
執行策略
第一種
V
V
V
V
第二種
V



第三種

V


第四種


V

第五種



V
第六種
V
V


第七種

V
V

第八種


V
V
第九種
V
V
V

第十種

V
V
V

討論二:當個案的目標並非我們的標準答案時?需要拓展答案嗎?
要,但連有正確回答答案都要,不然會造成暗示。
且不能告訴個案標準答案,會干擾個案的表現,且會變成當場教育的情況。

下次預計討論時間:3/4()8:30a.m.

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2019/2/23 思覺失調任務討論(專家問卷、施測流程)

一、設計給臨床專家/學者專家的問題

1.目前的問題太過細節了,之後執行方式可能需要用較開放性的問題,找「少數」專家做「深度認知訪談」後,蒐集意見後,再執行大規模的調查。

2.目前不用將給臨床/學者的問題分得太開,目前整理的問題可以綜合起來,再組織後一起詢問,另有些問題如果預期問專家可能也不太可能得到結果的,不如直接問個案,會比較實際一些。

3.承接2點,之後在作情境施測時,應該會先拍攝少數,待個案回饋後,再一次大量拍攝。

二、尋找專家部分

1.目前學者部分:輔大:施以諾/副教授、高醫:陳明德/副教授、義大:李柏森/助理教授,名單OK。

2.實際需要訪談的時候,如果專家有意願的話,應該用Skype進行討論也是可以的,如用Skype討論就不用因為地區不同而煩惱,而諮詢費部分先暫訂600元/小時。

三、施測流程部分

1.施測流程的文字需要重新整理,而「施測指導語」、「個案反應」等等應用不同顏色/形狀做處理。



中文寫作問題整理

中文寫作問題整理(依事件時序補充)

2019/2/23寫作問題發生情況:討論「思覺失調症的人際問題解決技巧」設計給專家的問題(老師回饋)

1.不論問句或是內容,整份表單應用Top-down的形式描述。
    我之前的問題是:我在寫的時候會怕別人不懂我在說什麼,所以會在前面加上一大串的描述,但反而這些描述反而讓「問題」的重點模糊掉了。而那些必要的敘述,要如何給閱讀者明白,也需要重新組織。

2.需考慮閱讀者的感受。
    看到文字時,到底會花多久才會看到需要回答的問題?科學性的寫作與電影小說不同,需要一開始就破題,後續才有方向

3.主詞需要明確
    例如:情境。有很多種情境。 「人際衝突」問題情境:則限縮的情境的種類。 「常見」情境,也是一種限縮方式,要確定要從閱讀者那裡得到的資訊為何,盡可能去描述詳細。

4.中文的閱讀習慣為一塊一塊讀取,故句子不可以太長,太長容易導致結構混亂,需善用強調或是標點,將長句概念作分割。

5.描述重點問題後,再行後續補充


2019/2/19 寫作問題發生情況寫信給其他專家確認事項(士捷學長回饋)
1.避免文件中,全形與半形字混用

2.表達內容需適當的作分段,且要分清楚主要句與次要句

3.不要使用太限縮條件的句子,會讓人看起來像是在指派任務,盡量使用開放性的問句,也可以使語氣更為柔軟。

2019年2月21日 星期四

2019/02/22 定期討論

任務一:思覺失調的二階認知

Q1:已於2/20號寄信給台大精神部吳老師,但目前尚無回音,問後續如何處置?
A1:士捷學長:可以再等2~3天後,再發信看有沒有漏信。如仍無回音再做後續處理。

Q2:思覺失調的人口學資料蒐集
A2:Schizophrenia subtype 不須蒐集,因為DSM-5已無此分類
        Type of antipsychotics先不用蒐集,後續再看看情況。

任務二:思覺失調的人際問題解決技巧

Q1:專家要怎麼找?學者或臨床?
A1:你要找專家問什麼問題?希望專家給什麼意見 ?將想法列清楚後,明日2/23再double check。

Q2:專家諮詢費怎麼算?
A2:自己先預估這個任務會花費多少時間,再估計錢。

Q3:情境的後續修整如何執行?
A3:自己想方法後,然後再告訴老師、學姊想要如何執行。
        目前想法有二:
         1.我先修訂表單內容(實際給專家看到的東西),以每天10題的形式給老師學姊修訂,回饋可以打在表單下方。(可能預計每天早上9:00傳檔案過去?)
         2.保持目前的大檔案,給老師學姊一段明確時間後,再由老師學姊給回饋。



個人問題:
Q1:覺得英文學習的很沒有效率,每天花了2小時以上可能還讀不到一個段落,更不用說換成中文了。
A1:首先要搞清楚方向,現階段應該以reading為主,而閱讀後是否有找人討論,討論字句是否了解。不必急於求成,語言的累積是很久的。



心得:
如果要克服莫名其妙的緊張感,就需要有實力跟成就,但都是要慢慢累積的



2019/2/18~2019/2/21任務進展


一、任務進展相關說明:
任務一
思覺失調的人際問題解決技巧
目前進度:
1.      設計完成施測流程,待討論
2.      專家名單已完成部分,仍需繼續尋找
3.      已設計初版的專家問卷,經與學姊討論後,目前須大量修改
預計進度:
1.      於下周一(2/25)號進行,施測流程的討論
待確認問題:
1.      預計找哪些專家,要詢問專家什麼事?專家的諮詢費?以及專家的討論形式?
2.      是否之後要約每週定期討論時間
3.      如何將情境修整完畢?
任務二
二階認知評估工具
目前進度:
1.      已於貞予、沛綺學姊練習施測
2.      已於榮總見習
3.      已發信給台大精神部吳老師,待回信
預計進度:
1.      2/26()上午於榮總實際施測3名個案
任務三
台大休閒滿意度量表
預計進度:
1.下週定期討論再詢問老師
個人任務
每日英文
目前進度:(2/11開始皆有按表操課Q)
目前仍保持每天讀一點英文的習慣,除了讀還有聽的部分
規劃如下:
週一
文獻閱讀
週二
英文補習(單字)
週三
複習週二的課程/研究方法考古
週四
文獻閱讀考古
週五
英文補習(文法)
週六
-
週日
英文A卷考古

二、任務心得與困難

().思覺失調症人際問題解決技巧心得與困難:
怡靜學姊對於我製作表單的回饋:
表單做起來感覺很怪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根本不確定要問的對象是誰,以及自己要問的問題是什麼。
首先自己想要問的問題是什麼?到底是施測流程與指導語呢?還是情境與個案的日常生活符合程度?
(1).如果是施測流程:專家名單,就需要是學者而不是臨床專家為主,因為我們會從臨床專家身上獲得的東西應該是經驗,而像問卷結構等等的問題,臨床專家可能幫不太上忙。但從學者身上得到的資訊會較多,故使用問卷的方式詢問,則會減少學者們可以給予的資訊量!所以如果要找學者的話,可能尋找幾位學長約個時間做口頭討論會是較合適的方案!
(2).如果是想要確定情境與個案情況符不符合:那就是要找臨床專家,畢竟臨床專家才是會最實際接觸到個案的人,他們也比較能夠有經驗回答情境的適切性相關的問題。
(3).而如果是想要問題目對於個案來說懂不懂,那就應該要問個案,而不是找專家。
(4.)且依我原本的設計方式,不同情境,都是問同一個問題,若此問題是設計錯的,那整份問卷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應該還是要回歸到,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才去想這件事情應該如何做!
我目前的想法是:
對於我們來說,我認為情境是否符合個案的日常生活情境可能是比較需要專家確認的部分。施測流程應該與學姊以及老師討論過後就可以先確定下來,所以專家應該要找臨床專家為主。
而對於臨床專家,我就不應該問說:
界定問題:請問您認為這個情境中有人際問題存在嗎?
產生策略:請問您認為這個情境的人際問題可以用兩種以上的方式處理嗎?
預想後果:請問您認為這個情境的人際問題在不同的解決策略下可以產生出不同的結果嗎?且結果是可以比較優劣的
而是應該問說:
情境中人際問題的明確程度?
情境是不是符合個案的日常生活?

心得(學姊回饋)
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很像任務一來就趕快想把任務做完,然後再執行下一項,有點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人家告訴你往右轉,你就往右轉,結果到最後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哪裡!這個特質對於研究是不好的,應該要知道自己目前做的事情的來龍去脈。而雖然思覺失調的計畫與工作社交計畫雷同,但也不完全一樣,並非只是照一個範本複製作法一次,所以每件事應該都要想想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然後不要心急,要討論確定目標後,再確認自己應該如何走。

()英文學習的部分:
上週經老師回饋,這週將文獻閱讀的行程放入了自己的每週計畫中,雖然只有每週一次的時間規劃,在閱讀文獻的時候面對到的困難是花大量的時間但進度卻很緩慢,像本週一那一篇Mood and the Formation of Attitudes,雖然它的introduction比較長,但是我花了3.5個小時才讀完,而且還沒有辦法組織它的introduction的概念,很多時間都花在字句的理解上。
像現在,我嘗試不看原文,記錄下的內容為以下:
在這方面的研究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就知道情緒與態度之間是有關連的,然後有些研究乾脆就將情緒定義為態度的一部份,但實際上情緒是如何影響態度是不清楚的,然後做了一些研究,發現信念與情緒有很大的關連,而信念又受到自我覺察的影響,而自我覺察受到了認知的影響。

十分的粗略,之間是如何影響的全都說不出來。其實還滿沮喪的,覺得自己能力真的很差,然後老師的討論又要到了,覺得很緊張。因為根本就不太了解字句背後想要表達的概念,又覺得拿看不懂的字句找老師解釋很不應該,應該是要自己要做的事情。
現在有幾個想法針對英文文獻的閱讀:
1.      嘗試找Model paper,如果都要花這麼多時間的話,不然找CP值高一點的文章
2.      先將文獻閱讀的時間壓低,多讀一點日常生活的文章,增進自己的英文能力。

() 本週向士捷學長釐清了效度的概念
效度:評估工具能不能測到想測的特質。
常見的效度可以分成內容效度、效標關連效度、建構效度、區辨效度。

1.內容效度可以分為表面效度與專家效度
(1)表面效度的概念包含兩個面向:
(1-1).      評估工具想測的特質是否符合它表面上想要測的內容。
(2-2).      受試者的理解是否與評估者想要測的特質有落差
(2)專家效度:
(2-1).      由專家討論決定,評估工具所測的的特質是不是符合它設計時使用的理論架構

2.效標關連效度可以分為同時效度與預測效度
(1)同時效度
     該評估工具所測的特質與有黃金效標的評估工具所測的相同特質的關連程度
(2)預測效度
     評估工具所測量的特質能預測未來某種特質的能力(用已知推測未知)

3.建構效度可分為收斂效度與發散效度
(1)收斂效度:評估工具想評估的特質跟其相關概念(但不同)效標的關連程度
(2)發散效度:評估工具響評估特質與不相關特質的關連程度

4.區辨效度:評估工具能夠能區分兩組已知能力不同的族群。

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中文寫作問題(士捷學長回饋)

中文寫作問題

1.避免文件中,全形與半形字混用
2.表達內容需適當的作分段,且要分清楚主要句與次要句

如:
Before
 我是台大謝清麟老師的研究助理,謝昀哲,目前有一項研究案預計於3月初要去台大精神部收案” 思覺失調症同步二階層認知功能篩檢:電腦適性測驗之發展, 這個計劃已經通過台大IRB的審查,但因為我沒有過去過台大精神部,故有些細節以及應注意的事項想向老師詢問。
After
 我是台大謝清麟老師的研究助理,謝昀哲。
目前我們有一項研究案(「思覺失調症同步二階層認知功能篩檢:電腦適性測驗之發展」),
預計於3月初要去台大精神部收案(本計畫已經通過台大IRB審查)。
關於收案內容與執行細節,希望徵詢您的意見。


 有研究案為重點,研究案的名稱是補充
要去收案為重點,通過IRB為補充
而最後一句感覺上像是再推拖責任,故可以整理字句(不須那麼多說明)

3.不要使用太限縮條件的句子,會讓人看起來像是在指派任務,盡量使用開放性的問句,也可以使語氣更為柔軟。

如:
Before
收案時間:
以不干擾個案的治療時間為準,但我不太清楚個案的活動時間,故這部分要麻煩老師協助。
收案地點:
因為過程中個案需要較安靜可以保持專注的環境,故想請問老師是否有小房間可以借用?
 個案來源:
這部分想要詢問老師,個案部分是由老師介紹我,我再去邀請個案參與研究,抑或是老師部分可以協助安排?
After
1.我們方便過去收案的時間(週間的哪幾天及時間)?
2.我們方便借用之評估環境(測驗大多需個案專注作答,故希望能有可以保持專注的環境)?
3.我們方便使用的個案招募方式?(可請老師協助轉介?或由我們向個案詢問?)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文獻閱讀(未完成)-Mood and the Formation of Attitudes (Finegan and Seligman, 1993)-閱讀時數2.5小時

Mood and the Formation of Attitudes (Finegan and Seligman, 1993)(尚未完成)
閱讀時數:2.5小時

閱讀目的:尋找態度的分類,但後來找太多文章都是在講有關態度如何形成以及態度的定義等等,因此決定先看看態度的定義,之後在尋找分類的方法。


整理還只有先整理部分(看的比打出來的多,因為要組織很難,而且有些句子看不太懂,需要更多的時間)

摘要:
此文章包含了兩個探討情緒如何影響態度形成的研究
,在兩個實驗中,情緒都顯示了對態度的影響,但並沒有發現一致的效果。

介紹:
在很早期的理論,就顯示了情緒與態度密不可分;用語言來定義態度,本身就隱含著情感在態度與行為間扮演著重要的腳色。
Ajzen(1982)定義態度為”a predisposition to respond in generally favorable or unfavorable manner with respect to the object of the attitude”
儘管在許多的理論中,情緒對態度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在實證研究中,態度反而包含了更多認知以及行為的觀念。

在過去十年中,情感在認知歷程裡的腳色一直被廣泛討論,也有許多關於態度-情感關係的研究
(Much of the research on affect and attitudes has defined affect empirically as subjects’mood)

CAT終止條件注意事項

  CAT 終止條件設定:   共會有三種考量: 分別為: 1.       MRR :某個人的信度到達 N 後,即停止施測。 2.       LRI : 某個人 增加信度小於 N 3.       MRR or LRI   首先: CAT 的考...